专业号

                  淮滨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淮滨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1年12月批准成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环境和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侧重于保护珍稀野生鸟类资源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是一个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物种繁衍驯化及科普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多样性、多功能的保护区。2006年12月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实施单位。该区域总面积3400公顷,该区主体位置位于历史文化名镇期思镇境内。区内有兔子湖、方家湖、乌龙港等湖泊,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镶嵌在淮河之畔,“香格里拉”之美誉。

《河南省淮滨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于2007年3月省林业厅豫林文(2007)21号文件批复实施,保护区总面积3400公顷,缓冲区528公顷,实验区2476公顷。各功能区边界以“河南省淮滨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为准。保护区实行“管理局”—“保护站”—“保护员”三级管理体系,管理局下设兔子湖、淮河、方家湖、乌龙港4个保护站,保护站下设10个保护点。

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先后开展了综合科考工作,摸清了动植物资源,为科学管理和保护好现有资源提供了依据。同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下和支持下,保护区进行了一些基本建设工程,建立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多种经营和科普教育宣传体系。

 

野生动植物

保护区内富含野生动植物资源,据调查统计,区内有高等植物428种,兽类9种,鸟类159种,两栖爬行类4种,昆虫类700余种,鱼类114种。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5种,其中鸟类就有42种,白颧、金雕、大鸨等6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冠长尾雉、蓝翅八色鸫、白琵鹭等36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种(银杏、天麻)。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8001700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